“一栋楼”,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一瓶酒”,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一片海”,曾游竹海未能忘,万亩茶园翻碧浪;“一串红”,红辣椒、红高粱、红产业,红艳似火映日边;“一座城”,伟大转折地,省域副中心,遵道行义城……
千年诗画古韵,一城人文瑰宝。遵义,古称播州,春秋属巴蜀,秦汉置郡;唐代改为播州,明朝隶属四川;清雍正年间划归贵州,改置遵义府。遵义之名始于唐贞观十六年,取义《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义是著名的革命圣地,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并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1997年遵义撤地设市,面积30767平方公里,辖3区2市9县和新蒲新区,户籍人口826.36万,是全国首批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动感魅力新遵义,和谐神韵古播州。走进梦幻山水,感受魅力遵义,你会惊异地发现,这是一座梦想之城、绿色之城、幸福之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市以高水平发展统揽全局,以“走前列、打头阵、当先锋、出亮点、树标杆”的雄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与贵阳唱好“双城记”,大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脚踏实地闯出了一条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奋发新路,交出了一份沉甸甸、分量足的高水平发展“遵义答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围绕更好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遵义市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对遵义现代化建设作了统筹谋划。
作为“伟大转折地”和“省域副中心”,遵义具有独特的发展基础和区域优势。一是资源禀赋相对较好:遵义交通区位优越,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连接带,全域位于重庆1.5小时交通圈;资源相对富集,全市已探明矿产60多种,其中锰铝镁钼镍等储量居全国或全省领头羊,可开发水能资源500多万千瓦,是全国重要的矿产加工基地、能源资源储备基地以及“西电东送”重要基地。二是产业体系相对齐全:全市粮油、烤烟、茶叶、辣椒、畜禽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省1/4到1/3左右;工业门类相对齐全,产业配套较为完善,白酒、装备制造、能源等具备一定竞争力;旅游产业方面,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A级景区数量在全省占比28.93%。
在发展目标任务上,遵义紧扣“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愿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固底板,提出了在全省“五个走前列”的奋斗目标:即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走前列,在促进共同富裕上走前列,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前列,在实现生态文明上走前列,在推进社会治理上走前列。确立了“构建七大体系”的重要任务:即构建现代化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城乡互融体系、动能支撑体系、民生服务体系、文化繁荣体系、生态文明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制定了推动“三个重塑”的策略方式:即重塑思维理念,推动发展模式从盲目求快向量质齐升转变、增长驱动由要素为主向创新为主转变、产业选择由盲目跟风向发挥优势转变、投资导向由政府为主向社会为主转变;重塑体系机制,从根本上破解当前营商环境、化债偿债、项目建设等痛点堵点难点问题;重塑能力作风,树立勇挑重担的良好风尚、突破创新的干事导向、深钻细研的落实态度。
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正值遵义会议召开100周年。为此,遵义市委紧盯2025年、2027年、2035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对主要发展指标作了安排。具体是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6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400元;到2027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670元;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1万亿元、力争达到1.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以上。具体到今年,确定经济增长7%的预期目标,确保遵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在产业发展布局上,遵义奋力践行省委明确的“五期”方位,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一体布局、同步推进,积极构建彰显遵义特色、安全自主可控、竞争优势显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仁怀市茅台镇出发,赤水河沿岸酒类企业林立,座座厂房鳞次栉比,升腾的酒雾弥漫飘香。茅台酒厂、习酒厂等酒类企业红红火火,厂区内制曲、生产、包装齐头并进,工人下沙上甄、灌瓶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百业强。遵义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第一个任务,坚持以“十大工业产业”为支撑,以“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优质烟酒、能源化工、基础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是遵义的工业支柱,工业总产值占比超过90%。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开辟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赛道,工业总量逐年增长,工业主体指标始终排位全省第一方阵前列,并连续三年进入数字城市全国百强榜。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23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公司81户,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99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户;产业投资逐步扩大,2023年聚焦“四化”完成投资536.5亿元,茅台、习酒、珍酒、董酒等技改扩能和长岭特钢技改、页岩气勘探开发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工业投资占比达33.5%;新引进三一重能、史丹利等优强企业308家,实现产业到位资金509.4亿元,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64.1%。市里明确,到2025年和2027年,力争全市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100亿元、3700亿元,年均增长11%;规上工业公司数分别突破1000户、1100户;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700亿元、3300亿元。
白酒产业是遵义的支柱产业。依托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资源禀赋,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全力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十四五”以来,遵义白酒产业集群发展,产值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了“四区多点”的白酒产业格局。主要有茅台酒产区、茅台镇传统优势产区、仁怀集聚区、习水集聚区以及汇川、播州、赤水、桐梓等特色产区。同时,白酒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健全完善,以赤水河流域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基础不断夯实,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建设稳步推进。2023年,遵义实现白酒产值1264.8亿元,白酒产业成为遵义的首位产业。到“十四五”末,力争以酱香酒为主导的白酒产业产值突破1700亿元,助推3—5家白酒企业进入全国白酒行业前10强。
聚焦经济看发展,全市总实力迈上新台阶。在开发区(园区)建设上,紧扣高水平发展第一个任务,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坚持“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推动新蒲新区、新蒲经开区、遵义综保区“三区”融合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总量95%。仁怀市获评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正安县吉他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先后引进“容百锂电”“长岭特钢”“百亿珍酒”等重大产业项目。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两级政务服务管理局,市县两级一般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1557.73亿元增至2023年的4601.56亿元。2023年,遵义市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分别增长3.9%、7.9%、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2%,并首次突破300亿元;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8.2%;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9%、12.8%。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连续3年、连续10个季度领跑全省。
聚焦农村看发展,黔北大地呈现新气象。遵义素有“黔北粮仓”之称,还是“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发源地。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0年全市8个贫困县摘帽、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2.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创造了“三个率先”。紧扣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和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目标,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易地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3%、15.8%,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脱贫人口动态清零。农业产业稳步发展,茶叶、辣椒、红粱种植培养面积稳居全省前列,2023年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50家,完成农产品加工总产值638.2亿元。坚持农村综合改革整体联动和系统集成,湄潭县敲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拍卖“第一槌”,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县试点。湄潭县、播州区、赤水市等7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提高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这是遵义市定下的2024年发展目标。
目标为导,精准发力。新的一年,全市以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作为重点任务。其中,红花岗区重点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国家级高新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区;汇川区着力发挥国家级经开区优势,突出高端要素集聚集成转化,成为推动遵义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播州区全力打造黔北现代产城融合新区和现代物流中心;新蒲新区充分用好经开区、综保区、航空口岸等平台资源,全力提升“快进快出”交通网络,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习水县坚持酒旅并举,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全国百强县迈进。从“红旅”“酒旅”“体旅”“茶旅”和民族文旅融合发展,到构建“场景+住宿+多业态”旅游小生态圈、做靓“中心城区+仁习赤”黄金旅游路线,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支持赤水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推动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质发展;从“中国辣椒,虾子定价,买卖全球”,到“全世界每7把吉他,就有1把产自正安”;从“道真食用菌产业位列西南第一,每年产量9万吨”,再到“湄潭茶香四溢,连续4年位居中国茶业百强县榜首”……全市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聚焦差异化发展,县域经济百花齐放、活力迸发。
立足“2035看遵义”,现阶段是加快缩小与全国中等水准的重要追赶期。遵义正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同繁荣的城乡互融体系、内外发力的动能支撑体系、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体系、人民至上的民生保障体系、兴文塑魂的红色传承体系、全面过硬的党建引领体系,为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而踔厉奋发。
在湄潭县田家沟村口,一幅由44张幸福笑脸拼接成的大图赫然在目。仔细看不难发现,那是年轻人对生活富足颇为惬意的笑脸,那是孩子们对未来充满想象的天真笑靥,那是老人深感家庭和美的恬静笑容……
改革成效既体现在高水平发展的成色上,更体现在人民群众的一张张笑脸上。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始终把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精准落地,促进全体人民共享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果。
发展成果,让群众尽享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完成643所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调整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学前教育“双普”工作,道真自治县获得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称号。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成效明显,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在遵高校“双一流”“双高”建设稳步推进。扎实抓好“体教融合”示范市创建,获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国家青少年足球人才教育培训改革试点地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发展成果,让群众尽享更加普惠的医养资源。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入选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示范项目。创新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26个县域医共体、规划布局52个县域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习水县成功入选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成为全国12个试验区之一。扎实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逐渐完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创新推进社保卡“一卡通”管理服务,获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支持。兜牢社会保障网底,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特殊困难群众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启动“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建设。
发展成果,让群众尽享更为丰富的精神文明资源。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推动市县媒体融合发展,组建遵义市演艺集团、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遵义融媒传媒集团,推出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以及遵义演艺集团创新打造的“杂技+现代歌舞”大型杂技秀《绮境》等剧目,《天渠》等10部优秀文艺作品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扎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涌现出“时代楷模”黄大发、杜富国等一批先进典型。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一市四馆一剧院”“一县两馆两中心”“一乡一站一戏台”“一村一室一广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面形成。大力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突出“富学乐美”内涵品质,今年要创建“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样板村(社区)100个。
发展成果,让群众尽享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实施最严格的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制度,赤水河“示范河湖”建设通过国家验收;赤水河(遵义段)入选第二届全国“最美家乡河”,获评首批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8个、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体系,全市1134条河流河长制实现全覆盖。在赤水市成立全省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率先在全省获批首笔4.5亿元竹林碳汇产业类贷款,成功发行全省首张竹林碳票——赤水丹青。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国省控地表水断面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至91%,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进展评估获得优良等次。湄潭县和赤水河流域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生态示范区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道线年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
发展成果,让群众尽享“平安遵义”的新成效。成功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探索推进“多网合一、一网通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出了湄潭县“寨管家”、道真自治县“自管委”、习水县“五到组”等一批基层治理典型样板。遵义市连续28年7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称号,连续5次被中央综治委授予“长安杯”。深化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地方立法,《遵义市湘江保护条例》《遵义市红高粱生产环境保护规定》等地方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在全省率先举行立法听证会,其经验获全国人大官网刊载并全国推广。组建知识产权保护检察专业化办案团队,依法护航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荣获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成立轻罪治理中心,全面落实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汇川区“以案定员、以案定责、以案定补”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深入推动警务机制改革,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桐梓新站派出所获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遵义市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奋力以改革实践书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答卷。
中国日报社与鄂尔多斯市共同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漫画·插画大展2024颁奖典礼
中国日报社与鄂尔多斯市共同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漫画·插画大展2024颁奖典礼
。下一篇:白酒: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