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从未想过酒有必要进行宣传。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环境发生了剧变,电视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当时电视上更多的是各种新闻,极少有广告的出现。
在上世纪90年代信息还不发达,电视广告比较少,如果有白酒品牌上电视做广告,一定火爆全国,曾经那些凭借广告一炮而红的“广告酒”,如今都如何了?
从1992年开始,孔府宴酒便借助各种市与市之间的交流活动作为契机,在另外一个城市通过公共交通广告、地方台广告等方式,打响品牌知名度,接连拿下西安、武汉、东北三省的市场。
初尝甜头之后,孔府宴酒又下定决心,在1994年年底拿下央视首届“标王”。紧接着在1995年头两个月的出售的收益就达到了2.7亿元,而前一年的全年出售的收益仅为3.5亿元。
“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的广告词勾起了无数游子的思乡情,孔家府酒也凭借着广告宣传一时间名声大噪,闻名全国。
然而时隔多年,孔府宴酒不复当年风光。自2015年8月以来,孔府宴酒业彻底理清了股权关系和产权关系,并实现原酒业公司职工身份的转换和新的生产许可证验收。直到2016年8月,郑重进入正常经营轨道。孔府家酒也渐渐被人们遗忘。
在孔府宴酒之后的则是秦池酒,原本秦池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酒厂,在央视“标王”竞拍第二年截下孔府宴酒的“胡”,从此名声大振、走进千家万户。随后,秦池销售额比前一年增长500%以上,完成了从一个地方酒厂到一个全国有名的公司的大转变。
“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重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让人至今记忆深刻。只可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辉煌短短几年后,秦池酒变迎来了动。
秦池酒凭借广告走红的第三年,秦池以3.2亿元的天价拍下“标王”,但生产力却还没有来得及跟上。为了挽回成本,秦池从四川购入原酒进行勾兑,被媒体曝光之后,品牌名声、销量一路下滑,市场迅速萎缩。
如今的秦池酒,可能也是认识到了当年所犯的错误,进行了一些改革,如今依旧生存于齐鲁大地上。
全兴大曲是四川的历史名酒,也是“川酒六朵金花”之一,曾经凭借着广告一炮而红。
1989年,酒厂改名后,全兴的热度慢慢的升高,再加上全兴足球队成为四川的甲级球队,白酒和足球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品全兴,万事兴”的广告语传遍千家万户,1997全兴大曲成功上市,再加上两次上榜全国评酒会,它想不火都难。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白酒度数大都在60度以上,而世界上蒸馏酒的度数都在40度左右。因此,中国白酒很少能出口到国外,为了能把“中国白酒推向世界”,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开发低度酒,改变中国白酒“烧刀子”“闷倒驴”印象。最终张弓于1973年利用低温过滤法,率先攻克了低度酒技术难关,度数降低后依然“低而不淡”、“低而不解”、“低而不浊”,既能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口感需求,又降低了酒精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对人的伤害,不仅扩大了白酒的花钱的那群人,还加速了国内白酒酿造工艺的提升,为国家节约了粮食,也由此拉开了国内低度酒的发展步伐。1994年,张弓酒在中国首先使用一次性防伪包装专利技术,掀起了中国白酒防伪包装热潮。
技术的发展,为张弓酒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在春节晚会上,相声大师马季在晚会中拿着酒,念出了“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的广告语,使它一夜爆红,成为家喻户晓的“名酒”,年销量达到10亿,为河南白酒走出当地做出表率,而豫酒也就此崛起。
让人可惜的是手握一把好牌的张弓酒,因为酒厂改制,品牌归属存在矛盾,甚至还爆出了“假酒”问题,直到2009年,张弓酒年生产曲酒能力才发展到5万余吨。
“一杯竹叶穿肠过,两朵桃花脸上来”的竹叶青,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而早在古代就在文人墨客中广为传颂,后来还和汾酒一起上了国宴,在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但一瓶竹叶青的价格竟然到了7块,在当年能喝上一口的竹叶清香与微甜交融的酒,真的很难得。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竹叶青就是高档白酒的代名词,不仅是本地名酒,还在三届评酒会上都荣获奖章,更值得一说的是,此酒还曾登上过国宴。
它的广告和其他白酒不同,更加标新立异,包装打造的极为精美,也始终都朝着高端市场的方向发展。
然而,就在竹叶青爆火之后,我国突然滋生了不少以“竹叶青”命名的白酒,并且那时候并不重视商标,也就导致市面上的各个竹叶青品质参差,最终口碑大跌。
广告是把双刃剑,对于白酒行业来说,利用得当,名声大噪销量暴涨一夜出名,但如果酒企仅用心做广告而用脚做产品,终将适得其反。
。下一篇:白酒: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