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酿酒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中国绵延几千年的经济发展、不同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都和酒有着不解之缘。近年来,白酒赛道的快速的提升,引得一大批行业淘金者竞相涌入。然而,行业不断成熟的同时,品牌或许更应该思考,人们在喝酒时,喝的是什么,以史为鉴,挖掘出更为深刻的内涵。
2021年12月17日,在《销售与市场》举办的以“未来商业,向新而生”为主题的“第19届中国营销盛典暨首届中国商业流通大会”上,我们邀请到了秦含章酒道董事长吴琳女士为大家分享。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古代的酒:从品种上大概能分为三类:一、果实谷物自然发酵酿成的色酒,二、榨制酒,如黄酒,三、经过发酵后再蒸馏出来的酒,如烧酒。
第一个时期: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巢居洞穴,主要靠采摘野果饱腹,偶然间发现水果成熟以后会落入自然水坑,用自身的果糖可以发酵成酒,在江苏淮阴洪泽湖畔下,就发现有醉猿的化石,所以就有了“猿猴造酒”的传说,这时候的酒充其量只能算带着酒味的野果汁。
第二个时期:新石器时期的龙山文化时期。古人渐渐摸索出了用多余的谷物当酿酒原料发酵做酒,这是果糖自然发酵到人工糖化再发酵成酒的一个质的跨越过程。
第三个时期:先秦时期。人们发明了用曲来造酒,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用曲造酒可以使淀粉的糖化和酒化两步结合同步进行,这种酿酒方法称为“复式发酵法”,在没有化学实验的加持下,这个技术已远超欧洲制酒业有千把年。
第四个时期:元朝时期。蒸馏法烧酒登场了,这样一个时间段酿酒技术才有大幅度的提高,最主要的价值是对酒精的净化与提纯。这个程序的变革,让历史上的酒终于告别了从夏朝之后,经历商周、秦汉、唐宋,都饮用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后才出酒的历史,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的豪爽好客,还是武松痛饮十八碗景阳冈打虎的霸气豪迈,其实喝的都是果酒或者米酒而已。
从元朝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在这段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酿酒一直受传统工艺、手工操作制约,生产能力低下,市场范围也比较狭小。正所谓“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
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开始了工厂化生产,机械、半机械化酿造,质量、技术有大幅提升。
这个时期中国的白酒,开始有了化学手段的加持,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专业方面技术人员”,比如方心芳、秦含章,尤其是秦老,被称为现代酿造业的开创者,这一段时期的专业方面技术人员为中国白酒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客观环境条件不足,但个人素质过硬,还有着中西合璧的学术背景,能够说是殿堂级大师。
最开始是啤酒企业,1955年他奉命两度到青岛啤酒厂研究啤酒瓶装后的浑浊问题,吃住在厂里,秦老作为江南人,利用早年国外留学的人脉优势,带团出访,引入欧洲先进工艺,使酒的高科技含量,跃升一个台阶。
1962年,八大名酒之一的汾酒厂在全国白酒评比中名落孙山,轻工部部长亲令,让秦含章挂帅率课题小组奔赴山西。秦老在窑洞连续住宿两年,完全解决了汾酒累积沉淀物这个久攻不克的技术难题。
1964年,秦含章受周恩来总理钦点主持了科学试点项目“汾酒试点”。由此,汾酒厂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喜夺“国家科技贡献奖”。秦含章也由于成功解析白酒的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当时条件简陋、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揭示出白酒的奥秘。也就是秦含章带队“汾酒试点”开始,汾酒完成了从“传统酿造工艺”向“现代酿酒工业”的巨大转变。行业内对酒的分析达到了分子水平,这项工作对于白酒科技发展真的是有划时代的意义。
1964年,汾酒完成试点改造,这一段时期,科技是酒企的热词。方心芳与秦含章两位大师按照茅台酒的生产周期,分两期开展了科技试点研究。科技试点主要是围绕规范茅台的生产的基本工艺、茅台的微生物环境和茅台的物质构成进行研究。
1975年,秦含章负责茅台产品化验分析工作,历时八年,得出了一个结论,因为茅台镇特殊自然环境和天气特征情况决定,茅台酒不能异地生产,也就是大家现在常说的“若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在今天看,可能是一个很轻易的结论,但这个观点的提出到定论是非常有冲击力的,对茅台也是意义非凡的。
在秦老离世之际,茅台以企业名义发布的悼文中这样写:“先生之研究,为茅台酒从最初年产数百吨到今天数万吨之发展,提供科学论据,奠定技术基础,丰碑伟业,时至今日,茅台仍感念在兹,无时或忘。”
可以看出来,这一段时期的中国酒企因为这些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的技术加持,发展迅猛。也可以看出来酒企的主要精力在修炼内功上,在经营思维上与西方国家是有差距的,思想上偏保守,观念滞后,当然与客观环境也有关系,“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当时典型思维的写照。
市场经济时代来临,品牌消费成为主流。据我了解,销售与市场杂志社也是在这一段时期应运而生。
这个时期的酒企逐渐掌握了生存之道,为了应对市场之间的竞争,企业借打“广告牌”提升产品声誉、塑造品牌形象,此阶段能够说是现代中国白酒的高光时期,花了钱的人“名牌酒”的热衷前所未有,不少酒企形成了“名牌战略”。除了老牌白酒比如茅台、汾酒、杜康,不少新锐品牌,像江小白也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从现在甚至到未来,知识经济慢慢的变成了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后,“文化”对于酒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日渐凸显出来,中国白酒迎来一个全新的文化酒时代。
茅台集团李保芳董事长提出建设“文化茅台”战略的初步设想;五粮液携手故宫博物院、北京电视台联合出品《上新了·故宫》大型文化季播节目;舍得酒“传播中国智慧、打造文化国酒”的再定位;剑南春宣布开启中国艺术环球极致之旅;泸州老窖国窖1573在凤凰山的封藏大典……
这些酒类行业领军者都在文化酒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其实,反过来思考,文化可以为酒企赋能,酒企也往往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从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来说,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是在饮文化,酒中饱含着浓厚的历史沉淀,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种文化——酒道,是最为恰当的。
秦含章先生是把中国酒文化推向极致的一位尊者,以他一个人的激荡百年史,存放着中国酒业从茫茫荒原走向蔚为大观的当代历史,他对于酒行业的历史性贡献,好似开创中国禅宗、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以一己之力而行,留下的却是无数的道场。
秦含章酒道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以弘扬酒文化为己任,以优秀酒品质为载体,打造一个文化场所,秉持着“跨界、融合、分享、共赢”的理念,随着文化酒时代的发展,它将获得更良性的发展空间。
我们可以说酒行业文化概念的推出是市场营销战略中的“以文载酒”,是寻求长足发展的一项全新战术,或是精明的商贾真知灼见的一种文雅的表现,但本质上文化酒是对因为急功近利而昙花一现,此现状的一种打击,是一种长足战略,也是一种谱写历史的正在进行时。
所以,毋庸置疑中国白酒企业已经走进了文化时代,酒行业也迎来了亮底牌、显神韵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大有可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下一篇:白酒: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