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白酒
点击数:55
发布时间:2023-12-13
随着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推进,四川各地先后成立不少特色机构,如巴州区巴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局、汉源县花椒局、万源市茶叶局、西昌市蔬菜局等。他们既具有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坚强推手,不断培育、丰富着产业链,发挥出“非一般”的价值。
今天,川观君带你走进酒城宜宾,这里的白酒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成立于2012年的酒促局,就是要让更多宜宾白酒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让更多人品尝宜宾美酒。
宜宾拥有4000多年的酿酒史和“独特多粮浓香型传统固态法酿造工艺”,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世界名酒“五粮液”的产地。因此,宜宾白酒产业在全省、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宜宾,白酒产业是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号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其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占比保持在40%左右,总利润占比保持在50%以上,对宜宾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除了五粮液之外,宜宾还有很多好酒。我们大家都希望让更多的宜宾白酒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让更多人品尝宜宾美酒。
1月16日中午12点半,正是休息时间,宜宾市酒类食品产业促进局酒类产业促进科办公室内电话响了起来。接完电话后,工作人员和记者说,“又有一家公司想按照我们推进制定的《多粮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良好行为规范》进行生产,要求我们请专家帮忙指导。”
宜宾有4000多年的酿酒史,并有“中国白酒之都”之称号。多年来,酒产业一直是宜宾经济的重要支柱,撑起了该市经济发展的“半边天”。为统筹管理酒产业,2008年,宜宾市政府成立了酒类产业办公室。为更好地树立宜宾酒品牌,2012年,酒类产业办公室更名为酒类食品产业促进局(以下称“酒促局”)。
在宜宾市酒促局的推动下,2017年1至11月,该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68.80万千升,同比增长15.54%,主要经营业务收入950.59亿元,同比增长11.53%。
由于宜宾酿酒技艺传承多靠父子、师徒口口相传,产品质量难免波动,这影响了白酒整体质量的提升。而同时,由于宜宾酒多为浓香型,采用固态发酵法酿造而成,酿造工艺和周围市州乃至国内其他知名白酒品牌大相径庭。“要提升宜宾酒的质量就得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标准。”宜宾市酒促局酒类产业促进科科长曾剑介绍。
2012年起,宜宾市酒促局与酒类行业协会开始着手制定有关标准。然而,这一过程并不顺利。
原来,标准制定者必须是行业权威,而这些“大咖”大多是酒企骨干,不愿将有关技术数据和经验分享出来。最终,确定了24位专家。
然而困难并未结束。“讨论时,专家们产生了分歧。”专家组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等方法,最后才达成了统一。
2015年,宜宾市酒促局发布《多粮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良好行为规范》(以下称《规范》)。《规范》里面包括了多粮浓香型白酒(宜宾酒)固态法酿造工艺技术要求等10余项具体实际的要求,并将其细化为入库曲指标、原酒感官、原酒理化等多个技术指标。
《规范》的出台促进了白酒质量的提升,试用企业在试点期间年出售的收益增长8%以上,总利润年均增长10%以上,入库税金年均增长10%以上。“下一步,我们还会将该标准推广到宜宾其他酒企。”曾剑说。
据初步统计,宜宾现有白酒生产企业300多户,原酒销售产量占全市白酒产量的70%左右。
原酒主要指刚酿制出来的高度酒。白酒企业对原酒降度调香调味后可将其包装为成瓶酒销售。曾剑说,“原酒销售量占七成,说明宜宾的酒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除五粮液外,外地人还能说出宜宾白酒另外的品牌么?恐怕很难。”酒促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要打造‘宜宾酒’的另一张名片。”
鉴于“宜宾酒”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宜宾酒促局曾想过采取“以区域品牌带动企业品牌”的方式。然而,这一方法并未奏效。“大家都在观望,都希望其他人把‘宜宾酒’做起来后自己搭顺风车。”宜宾市一酒企负责人说。因此,“宜宾酒”的推广便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
2015年,在酒促局的协调下,宜宾市28家酒企共同出资成立了宜宾酒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成立后,酒促局协助其申请注册“宜宾酒”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去年11月13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对外发布公告,“2月13日公告期结束后,商标申请就成功了。”
“组成公司后,‘宜宾酒’品牌就有了一个企业实体来推动。”该负责人说,“酒品牌建设的过程极其漫长,未来,希望将‘宜宾酒’打造成五粮液之外的另外一张名片。”